【摘要】: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担负着培养人、塑造人的重任。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,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,对于稳定教师队伍,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,激发教师的创造力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 【作者单位】: 安图县教育局;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,担负着培养人、塑造人的重任。由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,因此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,对于稳定教师队伍,增强教师队伍凝聚力,激发教师的创造力,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。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在加强师德建设方面,要抓好以下几个着力点。 一、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,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。教师要无愧于这一称号,就必须明确自己的重任,提升人格魅力。因此,教师必须以敬业为天职,要始终如一地把热爱教育事业当做自己人格最集中,最本职的体现,在工作中尽职尽责,永远以一种旺盛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。敬业思想在教师人格因素中是居于第一位的,它表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行中,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。教师只有敬业,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热爱,兢兢业业,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,才能受到学生的尊重和喜爱,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。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所言: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。校园是教师生活和工作的舞台,通过教育家成长之路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培训,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的责任和教师的价值,从而珍惜和崇敬自己的职业。使爱岗敬业成为教师人格培养的核心,成为教师事业成功的基石。 二、加强刻苦钻研精神的培养 要给学生一杯水,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。这是对教师的文化知识提出的要求。教师只有博识多闻,上课时才能做到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;才能做到举一反三;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有说服力。在工作中创造条件让教师不断接受新观念,新知识,通过各种培训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,使自己的“一桶水”常满常新,努力做到学识渊博,业务精良。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,又具有广播的相关知识,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。只有强化教师人格根基,才能在专业发展道路上勇往直前。 三、修身养性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品质 “师者,人之模范。”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。陶行知先生也强调“正人必先正己”,注重“以人教人”,他曾说过:教师要严于律己,使自己的一举一动,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。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教师只有以身作则,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,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到,学生才会内化自己的行为。如果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,而自己却时常出言不逊,要求学生勤奋学习,而自己却不求甚解;要求学生助人为乐,而自己却从不帮助别人,这样怎能树立起良好的威信呢?怎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呢?古人云: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,良好的师表形象,才能以理服人,感染学生。因此教师必须不断“修身”,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。 四、发挥民主参与管理意识,营造科学育人氛围 教师具备民主管理和科学育人意识,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潜能,激发学生积极进取,努力向上的责任感和荣誉感,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。民主管理首先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,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以及学生的实际困难,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,克服家长制和一言堂等不良工作方法,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,以实际行动缩短师生间距离,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,使学生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。其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,树立科学育人意识,用客观的、辩证的、全面的、发展的眼光看带学生的成长,认真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,尤其要注意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,发现优等生身上的不足之处,有的放矢地采取不同教育方法,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。 五、发扬团队精神,促进合作发展 合作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,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、生活中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往能力。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。现代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,单纯依靠个体的力量是无法完成育人任务的。教育教学各个环节都需要各部门的合作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,依靠群体的力量,资源共享,才能出色地完成时代赋予的使命。合作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合作,达到教学相长,同时也包括年组教师、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与家长之间的合作、与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协调。教师要善于处理与学生、同行、家长的关系,只有营造良好的、高效的育人网络和氛围,才能完成教育的根本功能,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。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的一面旗帜,是一盏航灯,会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感染力和影响力,会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。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师德修养,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师表。 作者简介:安图县教育局 孙喜凤 汉族 女 出生年月1962.8 中学高级 吉林省优秀教师 联系电话:135****8616 |